综合新闻

前苏联核动力航母被肢解成废铁变卖,“黑科技

苏联想要建造核动力航母,真可谓是长路漫漫。1973年,国防部启动了研制重型核动力常规起降型航母的工程,一开始项目代号为1160,随后被更名为“鹰”计划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时“鹰”计划是以建造载机巡洋舰的名义开展的,设计蓝图非常美好,但却因为技术多受阻碍而被迫终止。

经过痛定思痛,苏军意识到想要与美海军相抗衡,不能偏离方向。“鹰”计划是失败了,但可以研发“1153型”。可是天不遂人愿,最大的支持者格列琴科去世以后,乌斯季诺夫继位,他不认为建造航母有多大用处,“1153型”失败了。

直到乌斯季诺夫离世,苏联的核动力航母才再次得到重视,1986年造船计划草案被签署,新核动力航母为1143.7型,苏联当局对此不仅重视而且谨慎,生怕再像从前一样被迫中断,1143.7型随后被正式更名为“乌里扬诺夫斯克”级。

和“第比利斯”级相比,“乌”舰的机库容量被扩充许多,被搭载的舰载机在型号、数量方面的限制减轻不少。其实最初设计时,“乌”舰本想依靠蒸汽弹射器让舰载机起飞,毕竟1983年苏联就已经开始研究蒸汽弹射器了。

对于是否要把蒸汽弹射器用在航母上,苏联内部各执己见,反对者认为苏-27K作为舰载机,采用弹射器会加大飞机的压力,会对飞机进行强制性加速,要加强飞机结构的稳定性,更何况苏-27K不用弹射器也能飞。

但支持使用弹射器的人认为,舰载机依靠它可以获得和陆基战机相等的武器挂载能力,还能借此提高飞机的作战半径,至于上面所说的那些困难,是可以通过科研来解决的。当时为了研发的进度,苏军最后决定给“乌”舰装上滑跃起飞甲板,看上去是支持弹射器,实则是有没有弹射器,都要让“乌”舰都可以实现舰载机的正常起降。

再来看反应堆的问题,它以KH-3为基础,还应用了最新的科研成果,这里面就涵盖了屏蔽式压力补偿循环系统,为了保证其效能与安全,前前后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技术测试,还有其他模块的试验工作,最终成功推出KH-3-43型反应堆。比起美国的西屋A4W型反应堆,它的水平远在其上。

苏海军自然对此成果十分满意,但造船厂却有难题需要攻克,即缺少大型吊装设施来装配,最终经过反复商议,决定在水上建造浮动反应堆装配厂房,化解了这一危机。1988年,解决了资源问题,“乌”舰的建造工作正式开始,1995年完成了舾装开始海试,细算起来,可谓苏联史上造价最高且最为复杂的水面舰只。

但1991年苏联爆发巨大风波,建造计划被打乱,海军计划建造中再也看不到“乌”舰的身影,此时,它才只完成了20%。苏联解体以后,乌克兰接手了“乌”舰,为竞选总统,克拉夫丘克对其意义表示超高认可,可在他当选以后,基本上就没提过这些事。

不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,当时都承担不起高昂的建造费用,就连拆船费用也承担不起,最后这个被浩浩荡荡开展建造的“乌”舰也只能草草收尾,被粗暴地肢解成废铁贱卖了。

上一篇:历史今天|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母“企业号”下

下一篇:没有了

Copyright © 2019 《核动力工程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